老外:为什么现在“madeinChina”越来越少了?
曾几何时,made in China是“海量生产”、“便宜”的代名词。很多外国企业看中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市场潜力,从中国购买零件,或者是直接在当地建生产线。“中国制造”开始走进全世界家庭的各个角落里。咱们国家要建立自己的制造业基础,那时是真的难,没得选,咬着牙硬发展。
现在很多工厂都搬到东南亚、印度,因为那边的人力成本更便宜。这无疑对中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打击。但服装跟纺织这个行业发展了四十几年,痛点也是很明显的,产业链长,资产重,一台机器买下来,大几十万肯定是要的,固定成本太高了。一开机器生产,就是白花花的钱要花出去,如果卖不掉,库存能把人压死。纺织服装业真的走得很难!中国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,我们的工人技能更成熟,我们的物流更好,市场更大,难道就这样陷入困境里了吗?
前两天,突然看到了一头“犀牛”冒了出来。在人人都想赚快钱的今天,阿里的这个创新业务,偏偏有股傻愣愣的劲儿。据说这个“犀牛智造”工厂埋头干了三年,内部外部都不知道,受了很多不理解和冷眼,做的是啥?不靠压成本、压质量抢生意,也不是真的自己去搞一个厂子出来,而是靠数字化、智能化硬闯“柔性制造”。这是很多发达国家现在要着力发展的制造业能力,走这条新路,不得不说,挺让人刮目相看的。
曾有人说,当中国制造不再靠低价又有人愿意买的时候,就是中国制造业真正强大的时候。路阻且长,让我们拭目以待!